Wednesday, December 14, 2011

相信孤独

我很早就知道,我是个异数。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说:

我的少女时代迷茫而彷徨。父母说我多愁善感,像极了林黛玉,老师说我聪慧过人,却又心不在焉,同学们说我孤芳自赏,目中无人。

的确,我看上去一切正常,早晨背书包上学,考试成绩优秀,回到家读课外书看电视,偶尔帮父母做些家事。我按部就班地升级,发育,上最好的学校,出落得匀称整齐。

可我和这个世界却格格不入。当情窦初开的女孩子们热切地谈论当下最流行走红的明星歌手时,我却一脸茫然,不知她们为何如此激动。我的世界遥远而神秘。在漫天繁星的夜晚,我听门德尔松的小提琴,莫扎特的慢板,读赫尔德林的诗歌,我的床头挂着一幅我自己画的的莱蒙托夫的铅笔素描,他是我心中的真正英雄。我眼前的世界过于嘈杂肮脏,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里有人随地吐啖,路边小贩们在煤炉上煎着面饼,商店里挂着牛仔裤的广告,汽车开过扬起一路尘土。流行歌曲就在这样的空气里飞来荡去,时而婉转,时而悱恻的声音在暗淡的街灯下像一缕缕烟雾,模糊暧昧。而我渴望的是田野上的鲜花,河流里的木船,和如梦如幻的黄昏。


我的少年时代孤独而苦痛,而这种孤独苦痛却是无来由的。我性格随和开朗,口齿伶俐,没有任何人际交往的障碍。可是,我在人群中却倍感压抑,从来不觉得我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也从来不认可我,觉得我来自另外一个世界。我从小和三好学生,班干部这类的事情绝缘。最受打击的一次是上大学时,匿名投票选班干部,不论得票多少,我是全班唯一的一个一票没得的人。

我时时反省自己的行为处事,却也找不出太多的毛病。我在人群里低调,言行一致,对人热情友善,在别人有困难时,经常挺身而出,拔刀相助。草叶秋子都说我有一股侠气,倒是看懂了我。

慢慢地,我开始了解自己,我的与众不同来自于我对这个世界的价值标准不认同。而这种不认同,来源于我与生俱来的怀疑一切的天性。我从不自高自大,因为我时时怀疑自己。有一天和沈睿聊天,她问我和谁一起写诗,我说我从来都是自己写。我相信诗是揭示一个人最隐蔽的内心,写诗和做爱差不多,这是绝对不能和大家一起做的事。我一想着文友聚会,诗人交流的事,就恨不得钻进地洞,彻底消失。

正是这样,我从来不入主流。中国也好,美国也好。我都是一个边缘之人。在美国简单的多,我靠手艺吃饭,在中国我会死去。不过,即使在美国,我也不如鱼得水,经常会成为办公室政治的牺牲品。而我依靠的完全是我过硬的技术和能力。对付世俗,是需要天才和能力的。否则,你会无地自容。

昨天,不知为什么,我看到了荒林在网上的博格。我知道她是沈睿的朋友,就去多看了几眼。结果,我很快得出结论:这是一个非常可爱,也深受欢迎的人。也就是说,是个主流人物。她身上具有一切适应这个社会的美德:聪明,勤奋,能吃苦,待人友善,会说话,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恰到好处的人,不论是才华还是相貌,她有足够的资本立足,且不让周围的人感到威胁和压抑。(我慢慢的明白了一个现实,不论我如何nice and humble,我总是让有些人感到威胁和压力。这却是我无法改变的)。

荒林的一篇博格很有意思:《科举制度、高考制度与成才梦想之间》:

人是制度的产物,这是一个太悲观的结论。人与制度之间,可说互为纠缠。制度对于时代而言,实在是重要的。好的时代努力制造好的制度,修改不良制度,尤其是,让人人有机会在不同制度之间做不同选择,把人的主动性,尽可以发挥出来。


我恍然大悟,我的孤独和不适,是来自我对制度的厌恶和怀疑。我只崇拜才华和能力。

又一次和Tom聊天。他37岁,正是男人最要事业的时候,对宦途前途心心念念,对我的消极处世十分不理解。我说:对于我,孤独,旅游都是一种必要的生存形式。

Ha, Tom:

I have to laugh myself again. I keep forgetting you are still an ambitious young man :-)

I always consider myself is an outsider of this world. I only can sit on the edge to watch people as well as myself with the distance. I can't get too close it. For me, the best job is to sit there, have my music and write my code. I don't want to deal with people too much. So, I don't mind to travel, on the road by myself. I consider it is not to be along, but a necessary form of solitude.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