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7, 2008

你是我的藏身之处

2001年9月11日,一早,我就到了加州的圣荷西机场,乘最早班的飞机回芝加哥。到了芝加哥,一下飞机,我突然浑身冷飕飕的,大厅里一片混乱,人们目瞪口呆地挤在电视前。我糊糊涂涂,恍恍惚惚地坐上出租车,一心想着下午要在西尔斯大厦见一个客户,突然听收音机里说市中心开始紧急疏散。又过了半个小时,才明白发生了什么。我抬头看西尔斯大厦的塔尖在蓝天白云下寂静安详,与霞光同辉,竟有着一种恍如昨世,死里逃生的迷惑和震惊。那一瞬间,我突然想到了萨伊德。

此时的萨伊德,已被慢性白血病消耗了10年,他知道头上悬的那把“德莫克拉斯之剑”时刻会斩断他的生命,他能做的,只能和他的人民面对失去的家园一样,绝不放弃。他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却明白了他的命运就是流亡,他的家乡,他的过去都不复存在,只剩下记忆。离乡背井,抵达,告别,寻找,渴望,语言,文化,时空,所到之处,却都是格格不入。

还有一块藏身之地。很小的时候,他就出神地听星期天下午BBC的《歌剧之夜》节目,最喜欢的是瓦格纳,他全心全意想象着那些丰富恢宏的声音里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又一天,报纸上说斯特劳斯死了,他伤心地找出了妈妈给他买的音乐字典,将这个日子写在了他的照片下。

你是我的藏身之处。萨伊德是个相当不错的钢琴家,自称是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音乐家以及作曲家狄奥多·阿多诺的唯一忠实追随者。1990年代初,萨义德在伦敦邂逅犹太音乐家丹尼尔·巴伦波伊姆,此后的近十年,这两位有着相似复杂甚或对抗的国族背景的思想者就共同关心的音乐、文化、社会问题切磋往复,并于1999年取意歌德的《西东集》,在德国魏玛共同创立了“西东集工作坊”,致力于让年轻的以色列与阿拉伯音乐家超越种族藩篱共同工作成长。

他知道他将不久于世,开始写最后一本书《晚期风格》,在这本书里,他专注于大音乐家,艺术家晚年的创作和风格。也许艺术才是最后的救赎,他思索着当衰年和死亡来临时,人类应该如何面对。

最后的岁月是什么呢?是回首往事,追忆时光,是忏悔,是惋惜,是不妥协,是疯狂,是重返孩童。

斯特劳斯的晚年是平静甜美的,一如他鸟语花香的圆舞曲,是最和谐温柔的人生;贝多芬,古尔德是沉默的,他们激情四射的青壮年时代耗尽了所有的天才和能量;莫扎特的晚年是艰辛悲惨的,快乐的天使在穷困中捉衣见肘;吉奈特的晚年弥漫着死亡的气息,一如他的祖国巴勒斯坦。。。

对于萨伊德,最后的岁月也是最终的流亡和放逐。

萨伊德与2003年9月25日在纽约逝世,享年67岁。

最后的天空之后

我们已走到了疆土的尽头,又能再去那里?
如鸟儿已飞过最后的天空,还能展翅何方?
-----《巴勒斯坦诗歌》


1992年,在被诊断患有慢性白血病后,萨伊德带着全家重返耶路撒冷,拿撒勒,探访了故居,祖宅和曾经读书的学校。这是他47年离开巴勒斯坦后的第一次重访,他1953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后又在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多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英语和比较文学教授,也曾执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他提出的东方主义最为世人所知,在1978年出版的《东方主义》一书中指出;“西方世界对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人民和文化有一种微妙却非常持久的偏见”。他说:“如果只考虑美国的情况,那么我们可以稍有点夸张地说,穆斯林和阿拉伯人主要被看成是石油提供者和恐怖主义分子。”

他走遍了现在的以色列,48年以前的巴勒斯坦,悲哀地发现他少年时朋友,亲友全都不在了。西岸和加沙地带自1967年巴以战争后,也被以色列占领了,很多巴勒斯坦人甚至不会讲阿拉伯话,只能讲希伯来语了。而巴勒斯坦的年轻人只能以扔石头,游行来显示他们的存在和坚持。萨义德虽然不是穆斯林,但始终坚持主张巴勒斯坦建国。他长期以来一直是巴勒斯坦国民议会的成员,但后来因1993年的奥斯陆协定而与阿拉法特决裂。他认为奥斯陆协定出卖了1967年之前属于巴勒斯坦的领土。他说:“在过去的35年中,我不遗余力地为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权利与自决,但是我始终不曾忘记犹太人民的现状和他们曾遭受的苦难,包括迫害和大屠杀。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之间应该朝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即和平共处,而不是进一步的压迫和否定。”

瑞秋和麦克是我的同学,他们是从耶路撒冷来的犹太人,计划在美国拿到学位,然后移民到加拿大去。有时候他们来和我一起度周末。那时候,电视里经常有阿拉法特的镜头,每次他一出现,瑞秋就很生气地说:他永远穿着那件衣服,因为他只有一件衣服,还带着那块恶心的头巾。有一天,她在我的桌子上看见了萨伊德的书《最后的天空之后:巴勒斯坦生活》,我问她:你喜欢萨伊德吗?她不讲话,我就干脆拿起书,念了起来:

那些惊恐无力的手指又如何触摸
羽毛丰满,群鸟齐飞的荣耀
她麋鹿般的双腿已毫无知觉?
那横卧在枯草丛中的尸体啊
能否让一颗不再诚实的心脏
继续跳动?
破碎的墙,冒烟的房顶和远古的塔
卷缩颤抖的人们啊
特洛伊战争之王,阿伽门农已经死了
空气如牲畜的血,腥臊污秽,大地窒息
他威严的权利有良知的引领吗?
在石头的冷酷前
她如花朵,在寒风里凋谢

年轻的母亲阿,世代在你蜂蜜色的膝盖前背叛了
把睡眠,梦魇,挣扎和逃脱
都交给回忆和沉沦吧
你的儿子,你能知道他以后的六十个冬天吗?
你分娩的苦痛, 他茫然不知的前程
又能拿什么来报偿呢?

那个晚上,我们都很悲哀。

就在我写到这里时,加沙地带又战火纷飞,不知萨伊德九泉之下有多悲哀。我看到电视里那5个被炸死的巴勒斯坦小女孩的尸体,又想起了那个晚上。

还给我脸上的红晕和温暖的身体吧
我的心,我的眼的光芒
面包的香甜
歌的节拍
大地的丰盛和华美
祖国啊,我的祖国
用你的眼睛看着我
把我变成这苦难深渊里的一块圣骨
民族悲剧里的一章诗节
把我变成那座房子里的
一个玩具
一片砖瓦
我们的孩子将会返回家乡
---《萨伊德:最后的天空之后》

Thursday, December 25, 2008

那永远回不去的地方

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
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
因为在那里,掳掠我们的要我们唱歌,抢夺我们的,要我们作乐,说,给我们唱一首锡安歌吧。
-----《圣经。诗篇137》

1947年11月1日,是萨伊德12岁的生日,他的生日蛋糕放在桌上,全家族的人环桌而坐。每个人却是激愤悲恸的,两个表哥甚至宣称:这是我们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战后,由于从德国集中营里解放出来的几十万犹太囚徒偷渡来到巴勒斯坦,英国既无法妥善处理阿以矛盾,而拒绝接受犹太人大屠杀幸存者又遭到国际舆论的一致谴责,于是,在1947年2月15日,英国被迫宣布把巴勒斯坦问题转交联合国处理。又过了几天,11月29日,联合国以33票对13票通过了分立建国方案。对于耶路撒冷,则计划成立一个联合国管理下的特别国际政权,即不属于犹太人国家也不属于阿拉伯人国家的一部分。

这时候,他正在耶路撒冷的圣乔治学校念书。耶路撒冷是他父亲出生的城市,父亲痛恨这座城市,说这里只让他想到死亡,这也是他出生的城市。祖宅是堂堂两层的石头大屋,有很多的房间,漂亮的花园,石径小路,两旁生长着悬钩子,橘红色的花像一盏盏灯笼,瘦长的木梨树上缀满了毛茸茸厚实的叶子。不久,所有的人都要使用通行证了,人们分阶段地被驱出耶路撒冷,老城渐渐地被来自波兰,德国,亚美尼亚的移民占据了,巴勒斯坦人不再有容身之地。渐入深秋,1948年来临了,他们全家搬回了开罗。越来越多的乡亲也来了,原来的中产阶级现在成了难民,衣食无着,面带忧伤,落脚在城外的昏暗的公寓里,墙面剥落,没有电梯,付不起房租,说:“我们失去了一切”,耶路撒冷啊,你是那永远回不去的地方。

耶路撒冷啊,你是那永远回不去的地方。在阿拉伯语中,耶路撒冷的名称是القدس‎或بيت المقدس‎。قدس‎,也就是圣地。

大约在前1000年,大卫王率领以色列人征服了该城,向南扩建了城市,并定都于此,并更改成今天的名称Yerushalayim(耶路撒冷)。他的儿子所罗门继承了王位。在《圣经·列王纪上》第五章至第六章记载,所罗门在即位后第四年开始,花费十年时间在城内建造了第一座圣殿,这座圣殿采用来自推罗(Tyre)的岩石及香柏建造。前586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占领并摧毁这座城市,城墙被毁,圣殿被焚,圣殿中大批的金银器皿则被带到巴比伦。前538年,巴比伦之囚50年后,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灭亡巴比伦,允许犹太人回到犹太地重建耶路撒冷圣殿,圣殿重建工程在前516年。

公元6年,犹太地直接归属罗马统治 。70年,一次反抗罗马的起义失败后,罗马军队拆毁了圣殿(只剩下部分墙基,即西墙)。犹太人再次起义,最后在135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派兵包围并夺取了该市,将耶路撒冷彻底铲平,在原址新建罗马城市爱利亚加比多连,圣殿山上另建罗马神庙,同时将所有犹太人赶出巴勒斯坦,禁止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居住。耶路撒冷啊,你是那永远回不去的地方。

638年,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征服目标就是耶路撒冷。虽然《古兰经》中从未提到过耶路撒冷,但伊斯兰传统认为,先知穆罕默德是在耶路撒冷升天接受《古兰经》的。于是,在691年,阿拉伯哈里发阿布杜勒·马里克在登霄石,即圣殿山圣殿的原址上建造了圆顶清真寺(萨赫拉清真寺)。传说在这个地方亚伯拉罕准备以他的儿子作奉献祭,犹太人认为他奉献的是小儿子以撒,穆斯林认为他奉献的是大儿子伊希梅尔。三个世纪后他们又在这里建造了阿克萨清真寺。

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包围了耶路撒冷,一个多月后的7月15日,耶路撒冷被十字军攻占,十字军进城后,屠杀了城内大多数穆斯林和犹太人。此后到1291年,十字军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穆斯林不准入城。1173年,一个来到耶路撒冷的人写说,耶路撒冷是一座小城市,充满了东正教教徒、亚美尼亚人、希腊人和格鲁吉亚人,只有200名犹太人住在城市的一角。1187年,埃及穆斯林君主萨拉丁又重新占领了耶路撒冷 。1219年,大马士革的苏丹下令将城墙销毁,1228年-122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组织了第六次十字军东征,通过与埃及签定条约,得到耶路撒冷。1239年,他开始重建城墙,但不久它们又被拆毁。1243年,基督徒再次占领耶路撒冷,又重建城墙。1244年,被蒙古亡国的花剌子模在逃亡途中占领耶路撒冷,教皇英诺森四世发动第七次十字军,但无法夺回耶路撒冷。1247年,花剌子模被埃及人驱逐,1260年,埃及奴隶骑兵马木鲁克夺取该城,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不得不逃到周围的村庄避难。 1517年,奥斯曼帝国占领耶路撒冷,他们控制该市,直到20世纪。

耶路撒冷啊,你是那永远回不去的地方。

Tuesday, December 23, 2008

流奶与蜜之地

“因为耶和华你神领你进入美地,那地有河,有泉,有源,从山谷中流出水来。那地有小麦,大麦,葡萄树,无花果树,石榴树,橄榄树,和蜜。你在那地不缺食物,一无所缺。那地的石头是铁,山內可以挖銅。你吃得饱足,就要称颂耶和华你的神,因他將那美地赐給你了。”---《申命记:8:7-10》

萨伊德的身世让我着迷。以后的几天,我或在鹅毛大雪里进进出出图书馆和书店,在一排排书架里寻找着萨伊德的名字,或捧着《旧约》,坐在镇上的唯一的中东餐馆里,电视里卡萨布兰卡的熙熙攘攘的人群,骆驼和飞机乱成一团,我一边吃着Pita饼,一边在书上划来划去,想象着那块流奶与蜜之地上几千年来的风云变幻。

《创世纪》这样记载: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給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于是,大约3800年前, 一位名叫亚伯兰(的人从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经巴比伦,马利,哈兰迁徙到被称作迦南的地方,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方。在亚伯兰99岁时, 耶和华又与他立约,令其子孙繁多,并赐迦南地为他们永久的基业。此后, 亚伯兰更名亚伯拉罕,生子以撒,以撒也是以扫和雅各的父亲。以扫是长子,身体强壮而多毛,善于打猎,心地直爽,常在野外,更得父亲以撒的欢心;孪生兄弟雅各为人安静,常在帐棚里,更受母亲利百加的偏爱。以扫贪吃,因 一碗红豆汤随意地将长子名份卖给了雅各。雅各成了犹太人的祖先,以扫成了阿拉伯人的祖先。

约旦河发源于黑门山下,向南入加利利海,再直下至死海。死海的湖水呈深蓝色,非常平静。西岸为犹太山地,东岸为外约旦高原。以北向南依次为黎巴嫰山脉,加利利高原,撒玛利亚山峦,以法莲丘陵和犹大山脉。今天以色列,巴勒斯坦两国所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就在这流奶与蜜之地。迦南在圣经中是一块辽阔无垠的土地,实际上却并不比海南岛大。

耶稣诞生时,这里是罗马帝国的犹太省。后来由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不断,罗马帝国把这个省改称为巴勒斯坦省。罗马帝国灭亡后它成为拜占庭帝国的一个省。公元638年,穆斯林军队占领耶路撒冷,691年,他们在圣殿山上建造了萨赫拉清真寺。十字军东征和1099年建立的十字军国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带到了巴勒斯坦。从1516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这里是奥斯曼帝国(鄂图曼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占领巴勒斯坦。1920年巴勒斯坦正式成为英国的保护地区。1923年5月26日在巴勒斯坦的东部约旦王国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再次提上议程。

Saturday, December 20, 2008

拿撒勒的耶稣和萨义德

那是我到美国后的第一个寒冬,12月的俄亥俄州大雪纷飞,快过圣诞节了,树上挂起了很多小彩灯,家家户户的门前系着松枝花环。周末的晚上我经常去镇上的路德教堂,那是一座很新的红砖建筑,咖啡色的铁环木门,除了中央的陡坡屋顶,彩画玻璃窗之外,其余的结构更像一个普通的民居。一进门有个巨大的壁炉,炉子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毛袜子,里面是给小孩子的圣诞礼物。我有很动人的声音,磁性浑厚洪亮,是个很不多见的女中音,尤其适合唱圣诗,教会的诗班把我盯得牢牢的,跑也跑不掉。

我一进门,大家就齐声欢呼:啊,唱阿门的人来了。我的阿门唱得非常好听,第一口气充沛悠深,然后慢慢低下来,缓缓远去,连牧师都说,这样的阿门最能表达神的大爱和怜悯 :-)

那天我们唱的是《The First Noel》

This star drew nigh to the northwest
O'er Bethlehem it took its rest
And there it did both Pause and stay
Right o'er the place where Jesus lay.
Noel, Noel, Noel, Noel
Born is the King of Israel!

这是描写耶稣出生在伯利恒的故事。伯利恒位于多山的犹大王国,最初叫“以法他”,意为“富饶”,圣经里第一次提到该城,是说雅各最钟爱的妻子拉结在生便雅悯时,难产死在这里,埋葬在通往以法他的路边,就在城市的北面。伯利恒也是以色列第二位国王大卫的出生地,也是他受先知撒母耳用圣膏油膏抹,成为以色列国王的地方。

在耶稣出生以前的数百年,以色列的先知弥迦在弥迦书的5章2节“伯利恒以法他阿,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为我而出,在以色列中作掌权者;祂是从亘古,从太初而出。”中,预言弥赛亚将要出生在伯利恒。耶稣的父母本来居住在拿撒勒,但是由于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普查人口,而回到祖先大卫的城伯利恒,因此耶稣就出生在伯利恒。此后,他们全家又回到了拿撒勒。马太福音2章则记载希律杀死了伯利恒城内及其四境所有2岁以内的男孩,耶稣的养父约瑟在梦中得到警告,全家得以及时逃往埃及,躲过了这次屠杀,直到希律死后才返回。约瑟再一次在梦中受到天使的警告,没有返回犹大,而是全家前往加利利,定居在拿撒勒城。

拿撒勒城其实才是耶稣的家乡,那里长满了无花果树,橄榄树和香柏树。在拿撒勒,天使加百利到玛利亚那里告诉他她将因圣灵怀孕,所生的将会是救世主,耶稣在降生后以就是在这里长大,一直住到30岁。圣经里说耶稣是拿撒勒人耶稣,还说:“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么?”,可见,这是一个令人鄙夷的地方。

那天我唱完歌回家的路上,天上的群星明亮耀眼,路上火树银花,一座座小房子如童话一般美丽甜蜜,烟囱里冒出一缕缕白烟,好像天使的翅膀。

家里却是冰凉漆黑的,我开了门,一卷杂志掉下来,我捡起来,封面上的人有一头花胡椒盐的头发,面容清癯庄严,他的表情冷峻神秘,令我好奇。

我烧了一壶茶,把自己放在暖和的被子里,开始读这个人:

萨伊德于1935年11月1日出生在耶路撒冷(当时在英国托管巴勒斯坦境内)。他的父亲是一位富有的基督教巴勒斯坦人,拥有美国公民身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在潘兴将军手下服役。母亲出生在拿撒勒,也是一位巴勒斯坦基督教徒。

萨伊德称自己是“包裹在穆斯林文化里的基督教徒”。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一直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充满迷惑,有一次他说道:

“拥有一个绝对不会被弄错的穆斯林的姓,却跟着一个非常不合适宜的英国式的名字(在我出生的1935年,当时我妈妈非常崇拜英国王子), 在我人生的最早阶段,我就是这样一个反常的,令人不安的学生:一个在埃及上学的巴勒斯坦人,一个有着英语的名字和美国护照,却没有什么确定的身分的人”。

天哪,又是一个拿撒勒人,看来今天真是圣诞夜了。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Thursday, December 18, 2008

格格不入---Out of Place A Memoir

谁是萨义德?

以前,在咖啡和西草地上读过几篇有关萨伊德的文章,实话实说,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可是,萨义德我是知道的,不仅知道,而且喜欢。这次回北京,在商务的涵芬楼买了他的自传的中译本---《格格不入---萨义德回忆录》(Out of Place --- A Memoir),我不认为中文的书名译得准确,非常的意译,且勉强,可我也想不出更准确的译法。“格格不入”是个形容词,很是孤芳自赏的清高,可是Out of Place却是个动作,有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凄凉,迷茫和绝望。如果一定要我翻译,我会翻成“无处藏身”。

我是一个基督徒,一半原因是来自遗传。我的外公,当年北京大学第一届法学系的学生,校报的主编,后来做了国民党的大官,这就注定49年他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他当时在南京,家眷全在上海,陈立夫走了,他也得跟着走,慌乱中连家眷也来不及照顾了,只身一人漂洋过海。我妈妈当时还是个小学生,从此,再也见不到父亲了,却不妨因他一生坎坷。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他的任何音信,只知道我妈妈长得很像外公,而我又很像妈妈,所以也一定像外公。我三姨是南开大学历史系的老师,她可以看到一些台湾的报纸杂志,一天,翻倒了她父亲的讣告,才知道他在72年去世了,蒋介石还去了追思会。88年,他在台湾娶的太太,我的继外祖母,来大陆,就住在我家,她带给我一本《圣经》,说是我外公去世前经常读。

我开始读那本圣经,那些纷乱的历史和拗口的人名地名使我不知所措,却也激发了我对中东地区的好奇和渴望。直到有一天,我阴差阳错地读到了萨伊德这个人。

Saturday, December 13, 2008

Tom's 信

好奇怪,离开ATG一年了,没见他也一年了,可我们还是伤心,想得没完没了。

我每次一不写信,他就来信,躲也躲不开,可我在ATG又干不好,真没办法。那三年,难受死了,现在的工作多舒服,舒服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Tom是个真正的美国男孩, 简单,善良,工作努力,有点孩子气。

Hey Julie,

Thanks for your concern and for the kind note. You’ll be glad to know that we became very aware of BPA some time ago. In fact, we have all bottles for Damen that are BPA free. There is still research being done and a lot of it is inconclusive, but we feel like “better safe than sorry”. So we have removed all BPA from anything Damen touches, uses, etc…

I’m sorry you weren’t able to join us last weekend. Everyone was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me, Wally, Larkin, Jateeeesh, Ve). I hope you are feeling better and hopefully we can get together soon.

Take care,

草原上的诗人(2)

这座房子对我意味深长,当我还在遥远的中国南方时,它带着一望无际的北美广阔草原上的芬芳,经常出现在我的梦里。我很清楚地知道,有一天,我会为它抛弃故国江南水乡的鱼米莲藕和古巷石桥。

现在,我站在了它的面前,平展坦荡的屋顶下是一排嵌有五颜六色,几何花案的玻璃窗,棕红色扁扁长长的罗马砖的外墙,四角有石头的花坛。这实在是一座端正朴素,甚至有些黯淡的房子。

我对它的历史由来了如指掌,即使从没进去过,也知道它的每一个角落的布局。也是一个夏天,南京。宽敞的马路旁的梧桐枝叶稠密,厚实沉重的古城墙在夕阳下和钟山上的塔寺融为一体。我出了校门,往右拐,经过了那家早上卖麻团,糍饭油条,下午卖面的铺子,卖盐水鸭的摊子,柜子下排了一溜坛子的酱菜店,来到了市图书馆。前一天,我在这里发现了一本佛兰克。莱特的传记,却无法借出来,只好把书藏到了书架底下,现在回来再看。

莱特的生世让我着迷。他的妈妈安娜,一个坚硬,倔犟的威尔士后裔,威斯康星州的乡村小学教师,怀他的时候就知道了他将会成为一名伟大的建筑师,盖许多美丽的房子,她把建筑杂志上的画页撕下来,贴在婴儿房里。他9岁时,安娜在费城的博物展览会上,看到了一付由19世纪的教育家,现代学前教育的创始人,德国的福禄贝尔发明的几何图案的积木,就买回来给他玩。他的爸爸,一个到处流浪的牧师和音乐家,教他如何欣赏巴赫的音乐,却因为时常无力喂养家庭被妻子赶出了家门。

成年后的莱特来到了芝加哥,在一个名为橡树园的镇上盖了一座三角形大屋顶的黑黑的木房子,屋顶上有两个罗丹风格的塑像,屋里面有一面墙宽的大壁炉,深秋以后就开始冒出红红暖暖的火苗。墙上挂着日本的壁画和美丽的毛毯,又高又直的靠背椅子,厨房的灶台上插着麦穗和枫叶,他在这座房子里娶妻生子。邻居们喜欢他的房子,纷纷前来请他为他们设计房屋和家具。

时值春天,赖特望着远方与天相连的平坦大地,青嫩的麦苗正在抽穗,雪白的扬花纷纷洒洒,零零落落的树,没及膝盖的芒草,和片片银光荡漾的湖水。他想他建造的房子应该是这美丽草原的一部分,结实敦厚的墙要和土地一样质朴,躺在床上就能望见天空闪烁的星星,吃饭的桌子要散发着栗子树的香气。于是,他把房子盖得又直又平,如同一望无际的水平线,四周全是玻璃窗,花草虫鸣尽收眼底,裸露的红砖墙如同谷仓。。。慢慢地,人们把橡树园又称为草原村,他被认为是草原派风格的建筑大师。他却抛弃妻子,和一个邻家美丽的女人远走天涯,为她在他的家乡又盖了一处草原乐园,经历了许多苦楚和欢乐,死去的时候,他成为美国最杰出的建筑家,他的草原风格也成为美国乡土风格,正如他妈妈怀胎时的梦中所见。

我面前的这座房子,正是他草原风格的代表作。我年少时的心宽阔而坦荡,一定要站在草原的风里,才能不枉度年华,命中注定地我要来到这里。


接下来的周末,我要去换汽车牌照。我从俄亥俄州来,那里是人类“飞行的诞生地”,再回来,我就开在“林肯的土地”上了。很快,我就看见了那座最著名的林肯雕像:林肯安静地站在那里,忧郁的双眼凹陷着,温柔深情地望着这块以他命名的土地。清晨的空气潮湿新鲜,几只鸽子飞来飞去,有时,在他的身上停留小歇。

这个6英尺4英寸的长手长脚的巨人,是一对文盲农民的儿子,出生在又小又黑的小木棚里。在贫穷寒冷的冬天里,向往肥沃的土地和暖和的太阳,不断迁移,飘来荡去,从丘陵地带来到了草原。林肯划了一条船,顺流而下,定居在一个小农庄上,成了在伊利诺斯河和密西西比河上运货的水手。

23岁时,他相信他赖以生存的河水能够给沿岸蜿蜒的户落和百姓带来富饶和丰盛,于是,他为改善河流的交通奔走呼告,自学成才,当起了律师。

接着,他又被选为伊州的立法委员,开始了他30年反对黑奴制的漫长顽强的斗争。他和比他矮30厘米,却声名鼎赫的道格拉斯走过一条条铁路,一个个村庄,在一个明媚清凉的十月,他们到了一个叫皮奥利亚的地方。两人走进了一个集会大厅,里面挤满了当地的人。道格拉斯红光满面,西服革履,矮胖墩实,浓密的头发像狮子的毛鬃,他跳到台上。林肯像电线杆子,皮革黄的脸上泛着幽暗的火光,皱巴巴的衬衫随时会掉下来,他坐在一个板凳上,用他带着肯塔基口音的高音缓慢而又节奏地开始了和道格拉斯的辩论。他的眼睛里闪着来自星空的光芒,从他心里流出的话在空气里凝结,又缓缓流进了听众的心里,他们望着他,如同望着一位远古的先知,听他宣告来自神明的启示:每个人生来平等,享有同样的权利。

这位草原上的律师成为美国第16届总统,也是最伟大的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