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23, 2011

马勒5

前几天听马勒2,是Klemperer指挥的,我不喜欢。太沉闷了。

今天换了一张Tennstede马勒5,很喜欢。很长,竟然连动都不原意动,怕打断了。Tennstede总是激情,饱满,和伯恩斯坦风格很像。据说更好,不过,我不懂,无法比较。

马勒5从来都争议很大。背景是1902年2月,马勒突然肠出血病危,几乎丧失了生命。但是,几乎同时他也认识了阿尔玛,爱情使马勒从死亡线上转了回来。正是这两件事对马勒的人生观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也就形成了马勒同年为此创作的第五交响曲中两个明显对立的主题。

1904年10月第五交响乐在科隆正式演出,马勒亲自指挥。

马勒5的八卦故事也很多。尤其是第四乐章的著名的柔板。据说充分表达了马勒对阿尔玛爱情海枯石烂、此情不渝的心情。是马勒给阿尔玛的情书。

还比如说:导演维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勇敢地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托马斯曼写于1912年的小说《魂断威尼斯》(Death in Venice)中的那位作家奥申巴赫(Aschenbach)的原型其实是逝世于1911年的音乐家马勒(Gustav Mahler)。于是导演维斯康蒂也让影片中主人公奥申巴赫变成了一名指挥家(马勒作为作曲家的同时也出任指挥),在威尼斯的海边看着自己爱慕的小男孩,慢慢的身体僵硬……

好像还有一个著名指挥家,大概是伯恩斯坦,认为5非常失败。但是这段柔板太好听了,就用在了Bob.肯尼迪的葬礼上。

的确好听。我连听了好几遍,身不由己,不能动。任它徐徐缓缓,高高低低地漫无边际的流淌,一切的孤独苦闷在这无边无际的黑暗里都变成的诗意的哀伤和甜蜜。

人真的能在孤独中才坚强自信圆满吗?不是的,人都是惧怕孤独的,孤独的美好是因为在孤独里我们才能接近这些伟大的心灵,这是真正的陪伴。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