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8, 2010

French Quarter(1)





















新奥尔良的两个绰号很能说明问题。外埠绅士斥之为“罪恶之邑”(City of Sin),吃喝嫖赌之徒赞美它是“大快活”(Big Easy)。对于这两种评价背后的路线斗争,我不大关心。罪恶也好,快活也好, 见仁见智罢了。我的人生观高不成低不就,是非标准也很模糊,所以在此插队落户,日子倒也平淡。

然而,新奥尔良绝对不是平淡的城市。它的每个犄角旮旯都充斥着矛盾的对比。名为“新”,却是不折不扣的老式城市。面貌的老派,体现在建筑上,其实也老不到哪里去──现存最古旧的殖民建筑不过初建于十八世纪上半叶;而性格的老派,那种没落贵族的精致、颓废的生活作风,则是别处早已消失(或根本不曾有过)、又不能像古建筑一样修复和仿造的了。美国历史短得可笑,而新奥尔良在战争、瘟疫、飓风、火灾、洪水的大风大浪里已历经了六朝兴衰的沧桑。本应当与西印度群岛的太子港、圣多明各、马丁尼克为伍,却不幸脱离拉丁-加勒比文化圈,做了一名孤儿。当年,拿破仑一世把路易斯安那出卖给美国时,老区(Vieux Carre)人民必定心怀亡国之恨。前朝遗民守在棋盘似的旧城里,顽固地拒绝认同粗鄙的美国。南下的扬基们包围了这个骄傲的王国,在城外另筑一片天地,耕耘出繁荣。美国人把老区称作“法国区”(French Quarter),渐渐地英语也通行到旧城里,把法语逼到最后的地盘──街牌上面:波旁、圣路易、勃艮第、图卢兹……这些散发着法兰西旧社会味儿的名字,象征着逝去的风流。----赋格《寻 欢》

No comments: